“以人为本,具有复旦特色的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实践项目” ——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者:孙慧燕发布时间:2021-03-16浏览次数:2026


一体发展,共享光华!2021315日,“以人为本,具有复旦特色的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实践项目”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活动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新江湾校区第一会议室顺利开展。



本次活动由复旦二附校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主办,由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兰生复旦中学、复旦中学、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高中思政学科基地、杨浦区法治素养培育工作室共同参与。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政史地教研组组长王晓蓉老师主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健博士,政治特级、正高级教师阎俊老师,杨浦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黄琪慧老师等出席此次活动。各校未能出席现场活动的思政老师,也通过直播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



首先,阎俊老师介绍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系列活动的背景,提出本次活动主旨,即:对道德与法治教学重难点内容进行把关,开展学术化探讨与实践化改进。



紧接着,李健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核心要义与中国实践》讲座。李老师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探讨”谈起,探讨“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最后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史观的当代反思与实践”。李健博士说:“马克思一生奋斗的目标不是为了建立某种普遍规律的体系,而是要解决当下人的生存发展问题。我们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和人民的立场,我们的哲学才能不脱离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哲学的大众化。因为哲学关心的问题,正是人民日夜关注的现实问题。”

        最后,现场老师与专家们展开了热烈交流。


上海市宝山中学朱丽萍老师就教材中“英雄”这一教学难点提出问题:“人民群众与时代楷模、劳模是怎样的关系?时代楷模与劳模又是怎样的关系?怎样用唯物史观来看待新时代的时代楷模、劳模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李健博士回答道:“时代楷模、劳模为新时代做了巨大贡献,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但不属于英雄。他们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属于人民群众中的精英。

黄琪慧老师提问:“我们很希望学生能埋下一颗英雄梦,但又不希望学生理解成‘只有做了轰轰烈烈的事情才是英雄’,教师应该如何给学生搭一个‘人—英雄’的桥梁,帮助孩子即不会贴英雄标签,又能形成奉献、努力的向上精神?”李博士回答道:“英雄总是被完美化。我们可以先将英雄‘拉下神坛’,再将英雄的事迹讲述给学生。”

  李博士回答道:“英雄总是被完美化。我们可以先将英雄‘拉下神坛’,再将英雄的事迹讲述给学生。”



活动在老师们热情讨论中落下帷幕。通过今天的学习与讨论,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所体现的“把群众史观具体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实践智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所进行的创造性探索;更深刻地理解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更真切明白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同时,也解开了教学难点的迷津。我们相信,随着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实践项目的不断推进,将会带给思政老师更多成长,也会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

  

  

撰稿:黄天婧

修改:王晓蓉

  审核:孙轶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