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二附校”系列报道之九:二附校的校本课程一体化体系建设

发布者:杨钰晨发布时间:2019-09-01浏览次数:269

前言: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核心载体,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办学特色的彰显、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升都需要通过课程来达成。


二附校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坚持秉承复旦大学博雅教育之思想,传承复旦大学附属中小学的历史传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各学段校本课程的有效融合,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关注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

学校课程结构图


基于人文底蕴培育的”立体化阅读“课程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新校区1047平方米的图书馆和360平方米阅览室,是学校立体化阅读项目的有力支撑。小学《诵读积累,走近经典》课程与初中《走近文言文》素养课程对接;小学《课外英文拓展阅读》课程与中学《英文报阅读》课程对接;涵盖各学段的《读书与分享》阅读课程,通过阅读、分享成长;《阅读论证手册》则记录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感悟和反思。

“英语电子阅读”通过“看电影,学英语”的视频学习、迪士尼动画电影欣赏等,拓展了学生的英语视野,调动了学生语言学习感官。

“博物馆课程”则引领学生在参观学习中通过对展品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引申,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各种文明和智慧产生敬畏之心、自豪之感,让学生在博物馆所缔造的真实场景中认知真善美的生命真理,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基于“科学精神”培育的”自主性探究”课程

以培育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探究性课程,是初中部坚持13年的传统课程,同学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组成课题组,并邀请学校老师或家长或专家担任指导。学生的课题包罗万象,涉猎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热点、科学研究等。学生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关注社会、关注学校、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探究未知世界。在今年第三十四届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中,学校有27个项目获奖,其中9个一等奖,11个二等奖。中小学一体化背景下,我们将探究性课题课程的起始阶段下移至小学高年级,更早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素养的培育。

基于“健康生活”培育的艺体、劳技课程群

艺体劳技课程群向学生提供了丰富、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机会,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课程群打破了班级的界限,采取学校提供课程选课菜单,学生自主选择的走班式学习,真正实现了学校课程的生本化。目前开设的艺术类课程22门,劳技类课程18门。

基于“综合素养”培育的“漫游星空”课程

依托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优势,开设“漫游星空”课程和“家长大讲堂”,把大教授请进中小学校,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学习,打开学生的眼界、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兴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至少聆听到60个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专家讲座。

基于“个性特长”培育的缤纷社团课程

社团课程关注学生多元兴趣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专长发展,满足学生从兴趣到特长的梯度需求,二附校目前已设有艺术类、文学类、科技类、运动类四大类社团课程23个门类。

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初、高衔接课程

创新素养群关注学生学习的高度,小初衔接课程、初高中衔接课程、素养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学习的高度,满足高一级学校对优秀学生的选拔要求,培养基础扎实、特长鲜明、综合素养全面的优秀人才,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二附校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将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途径。新校区良好的环境和标准化的设施配套,为学校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了机遇。面对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建设覆盖全学段、体现先进水平、具有复旦特质的校本课程体系,推进学段课程体系化建设,建设复旦基础教育特色课程,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