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牵手,共望道行。2024年11月21日,大中小一体化《望道》影视美育项目实践活动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党员之家举行,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望道》影视美育项目组、中学第二党支部、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萌基金联合主办,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协办,旨在通过沪滇两地的牵手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工作走深、走实。复旦大学校外合作处、管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第二附属学校,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第一中学、永平县思源实验学校领导及师生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茶香袅袅,韵味悠长。云南省永平县思源实验学校学生带来了颇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介绍与茶艺展示,幽幽茶香充分展现了云南永平的博雅茶韵,更让人们感受到永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
复旦大学校外合作处副处长王新发表致辞。他回顾了复旦大学对口支援永平,助力教育振兴的历程,言语间饱含对永平学子成长的殷殷关切与期望。他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大中小一体化教育的重要实践,更是沪滇两地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加深两地人民的友谊,共同推动永平教育事业的发展。
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萌基金常务理事陈晓光详细介绍了萌基金的成立背景、宗旨及近年来的主要成果。他强调,萌基金一直致力于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美育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次活动正是萌基金与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云南永平基础教育学校的共同合作,推动美育教育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主题党课环节,复旦二附校党政办副主任、《望道》影视美育项目总负责人施伟妍老师以《望道》电影导读的形式,讲述了陈望道先生为追求真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感人故事,激发了在场每一个人的爱国热情与奋斗精神。望道精神,作为对知识和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象征,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望道精神,施老师回顾了之前带领影视美育项目组的学生一起研学行走场馆,初试影视技术,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
参与《望道》影视课程探究的中小学生也纷纷互动交流,告诉大家:通过研学行走、撰写剧本与朗诵词、舞台演绎、现场朗诵、公开展演等实践活动,他们深入理解了影视与众多学科的融合,加深了学生们对影视文化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与创作实践能力。
“复旦·永平振兴班”毕业生、复旦大学2024级本科生李琼锋做了专题发言,他分享了自己在复旦大学与云南永平的合力支持下,不懈努力圆梦复旦的故事。青春年华中努力进取的经历既是个人奋斗的感人故事,更是沪滇携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宝贵缩影。
互动交流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来自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第一中学和思源实验学校的领导和师生代表纷纷发言,分享了学校在沪滇合作中的经验和成果,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他们纷纷表示,沪滇合作不仅为学校带来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遇,更让师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委员及研究生工作组组长马奔腾、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中学第二党支部书记陆鹏娟、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萌基金常务理事陈晓光向与会嘉宾和学生代表赠送了精选书籍与微课资源。这些宝贵的学习材料不仅是一份深情的馈赠,更将极大地拓宽永平师生的知识视野,为他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激励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与前行。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党总支书记瞿丽红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此次活动不仅是跨越沪滇两地的大思政课,更是我校“党建1357”品牌创建的一个缩影,复旦人用切实的行动在乡村教育振兴中尽己所能,助力永平基础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她期望永平学子勤勉学习、立志成才,未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家乡、服务社会、奉献祖国。
教育,是改变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永平,是复旦人心中一份跨越山海的使命寄托。展望未来,学校将依托复旦大学的悉心指导,进一步强化党建的领航功能,深化与永平基础教育的合作机制,携手并进,共促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孕育更多杰出人才不懈奋斗,贡献力量。
撰稿:陆鹏娟、施伟妍
摄影:张晶